一秒一公里,一杯咖啡满电出发
“1到2秒就能增加1-2公里,看着电量快速增长,心情更加愉悦了。”在深圳会展中心地面停车场,南方电网深圳供电局与华为数字能源技术有限公司联合建设的深圳首个全液冷超充示范站,吸引不少市民慕名而来,体验下“一杯咖啡,满电出发”的极速充电。
作为能源互联网的入口,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是满足市民使用新能源汽车需要、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的重要基础。目前,深圳加快建设世界一流“超充之城”,已累计建成41座超充站,逐步构建高质量新能源汽车充电基础设施体系,助力打造“新一代世界一流汽车城”。
发展底气足 技术创新构建企业“护城河”
今年9月,光明区外环高速长圳停车区内,深圳首个高速全液冷超充站“深高速长圳服务区超充示范站”正式投入运营,站内在南北停车区各配置2台超充终端,每台终端可提供600千瓦的超级充电功率,能够实现充电5分钟,最高续航200公里的极速补能,打造全新的充电体验。
早在今年6月,2023国际数字能源展上,深圳推出首个全液冷超充示范站并宣布启动“超充之城”建设。记者从华为数字能源了解到,全液冷超充建站以来,“翻台率”(日常充电车数)迅速上升,部分场站每日每枪为24-30辆车充电,超过业界平均值一倍。
“超充示范站的充电设备采用最新全液冷技术,有效解决长时间高功率充电过程中的温度升高问题,可提供更安静、更稳定、更安全的充电环境。”华为数字能源相关负责人表示,全液冷超充终端支持200-1000伏的宽压范围,可适配所有类型的新能源车,最大输出功率可达600千瓦,最大输出电流达600安,最快能以“一秒一公里”的速度充电。
龙头企业引领,产业链高度配套,上下游高度协作,这是深圳新能源产业发展现状的真实写照。而在充电设备制造领域,深圳企业技术能力突出。华为、英飞源、永联、盛弘、科华、奥特迅、EN+、科士达、科陆电子、麦格米特、长源深瑞等11家本土企业实力位居全国前列,全国市场占有率合计超50%。其中,在充电桩核心零部件充电模块领域,永联、英飞源、优优绿能、华为、科华、麦格米特、盛弘、英可瑞等8家本土企业,在全国市场占有率合计超70%。
市场需求大 提供场景差异化解决方案
目前,深圳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超86万辆,新车电动化渗透率超60%,全市公共领域车辆电动化水平全国领先。根据相关规划,到2025年底深圳新能源汽车规模将达到130万辆。持续增长的新能源汽车用户,带来广阔的充电设施应用场景。
“建设‘超充之城’,实际上就是要打造新能源汽车基础设施的重大体系。”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财税贸易与产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韦福雷表示,目前新能源汽车推广落地的最大痛点之一是充电,充电桩配置少、充电时间长,而超充正好能同时解决这两个难点。“深圳可以用来安装充电桩的空间少,超充可以说是‘以时间换空间’,通过加快充电桩的‘翻台率’,解决空间不足的问题。”
深圳正高标准建设世界领先的城市级新能源汽车充换电网络,以超级速度打造“超充之城”。截至8月,深圳已累计建成41座超充站,另有11座超充站正在建设中,初步覆盖福田、罗湖、南山、宝安、龙岗、龙华、光明等区;此外,已建成充电设施22.7万个,其中10.1万个在今年新建成。
瞄准关键点 发力“新一代世界一流汽车城”
相关文章
- 锂源科技四川园区第二期项目开工仪式隆重举行
- 2021年12月动力电池产量共计31.6GWh,全年累计219.7GWh
- “中国锂电第一城”不是宁德,也不是新余,而是它!
- 磷酸铁锂电池项目不再要求180Wh/kg!锂离子电池行业规范条件(2021年本)发布
- 总投资70亿元 欣旺达、川恒股份与贵州省瓮安县人民政府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 北交所开市:900亿 市值一哥“贝特瑞”
- 10个方面31项具体举措!《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办实事清单》正式印发
- 吉阳智能“电池制造工艺与装备院士工作站”正式挂牌
- 吉阳智能承办"数字化车间集成国家标准启动会"成功召开
- 工信部:引导锂离子电池企业减少单纯扩大产能的制造项目,锂离子电池行业规范条件(2021 年本)开始征求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