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一带一路”职教年会在深召开,协会助力产教融合共建国际合作新格局
5月23日至24日,“一带一路”职业技术教育学术年会在深圳举行,会议以“新担当、新作为、新空间”为主题,聚焦职业教育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新阶段中的使命与作为。本次年会由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主办,深圳职业技术大学、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外语教育工作委员会、国际合作交流工作委员会、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职业教育分会、职业技术本科教育研究联席会议共同承办。来自全球52个国家和地区及5个国际组织的近300名代表出席会议。深圳市电池行业协会作为社会组织代表参会,积极参与职业教育国际合作交流,推动产业与教育融合发展,为服务“一带一路”建设贡献行业力量。
2025年“一带一路”职业技术教育学术年会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会长、教育部原副部长鲁昕,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副会长、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协原副主席、党组原副书记李康,中国教育部国际合作与交流司二级巡视员余彬,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副秘书长葛思颖,教育部中外语言交流中心副主任胡志平,教育部职业教育发展中心副主任黄辉,广东省教育厅职业教育与终身教育处处长张家浚,深圳市教育局职业与终身教育处处长唐飞,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副会长、深圳职业技术大学党委书记杨欣斌,深圳职业技术大学校长许建领,中国国家开放大学党委副书记刘璇璇等领导参加会议。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刘建同主持开幕式。
本次会议亮点频现,精彩纷呈。主题演讲环节,深圳职业技术大学、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驻非洲联盟和联合国非洲经济委员会联络处、芬兰罗约阿应用科学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昆士兰科技大学孔子学院、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科特迪瓦国立理工学院、非洲技术与应用型大学与学院协会、中国人民大学、德国纽伦堡市职业教育局分别作了主题分享。
会议还设置了数字技术赋能开放共享、产教同行共促合作发展等分议题,与会嘉宾深度进行分享交流。其中,教育部中外语言交流中心副主任胡志平分享了语合中心推进国际中文教育与职业教育融合发展的实践成果,指出未来将继续推动两者深度融合,为“一带一路”建设培养更多复合型人才。
近年来,深圳市电池行业协会积极响应国家深化产教融合的政策号召,依托深圳新能源产业优势,持续推动职业教育与产业发展的深度结合。从校企合作到教材研发,再到国际化职教实践,协会在产教融合领域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发展模式。
成立深圳首个新能源领域产业学院
协会是全国首批市域产教联合体—深圳市域产教联合体理事单位。
在市委市政府高度关注下,协会联合深圳职业技术大学及五家锂电领军企业(贝特瑞、欣旺达、新宙邦、星源材质、海目星)合作共建深圳首个锂电产业学院,填补了国内锂电技术人才职业教育的空缺。
发布全国首部锂电职业教育教材
全国首部锂电职业教育教材《锂离子电池材料与技术》已正式出版发行,由中国锂电第一人——陈立泉院士作序。
《锂离子电池材料与技术》在线课程入选教育部“2023年职业教育国家在线精品课程”,选课人数已超1.8万人,活跃度远高于全国其他产融课程。
探索“职教出海”深圳名片
为响应“一带一路”倡议,推进职业教育与产业协同出海,协会紧抓锂电企业加速布局海外的机遇,聚焦人才培养、师资培训、技能培训与标准输出,持续推动深圳锂电产业学院优质资源向匈牙利、印尼、马来西亚等“一带一路”国家转化,助力提升当地技术技能人才供给。
目前协会与匈牙利赛格德职业教育中心围绕人才培养、师资培训、技能培训、标准输出等内容展开深入探讨,并就将依托深圳锂电产业学院编撰的教材、开发的课程及认证体系向匈牙利转化达成初步共识。与马来西亚双威集团及其旗下双威大学联合推动深圳锂电产业学院建设,在职业教育、产业人才联合培养等方面探索合作机制。协会将持续深化国际产教合作,推动中国职业教育走向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