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7家锂电企业交卷 一体化与全球化或成业绩增长关键
2023年以来,锂电行业下游市场需求增速放缓、行业产能大幅释放,整个锂电池及上游材料、设备端经历了明显的去库存过程。在这轮行业周期性调整中,2023年锂电池产业链公司业绩表现如何?据深圳市电池行业协会统计发现,截止3月19日,87家锂电公司先后发布业绩预告,预告归母净利润合计为1050.06亿元,同比去年下降39.2%。从产业链环节来看,仅锂电池和设备环节整体业绩实现正增长,分别获得47.74%和54.61%的增长,其它锂电环节归母净利润降幅均超50%以上,降幅由大及小依次为:正极(-117.86%)、锂矿(-73.82%)、电解液(-66.91%)、负极(-59.84%)、辅材(-50.61%)。
01、受碳酸锂价格下跌,锂盐类公司利润降幅近七成
受锂行业周期性变动及终端需求增速放缓影响,2023年碳酸锂市场价格单边下行,价格从年初的49.8万元/吨下跌至年底的9.7万元/吨,年内跌幅达80.5%,受此影响,锂矿及锂盐类上市公司利润全线下跌,叠加资产减值等影响,9家锂矿、锂盐类公司下跌幅度在49.6%到129.4%,不过,除科力远外,其余公司业绩均实现盈利,9家锂盐类上市公司归母净利润合计为232.98亿元。
表1 2023年部分锂矿及锂盐公司业绩预告情况
02、锂电正极行业整体亏损
锂电正极环节,受原材料碳酸锂价格大幅下跌及行业处于去库存状态等因素影响,2023年三元正极(523动力) 和磷酸铁锂(动力)产品降幅超6成以上。在此背景下,20家锂电正极公司归母净利润合计亏损24.12亿元,仅8家上市公司实现盈利,其余公司均处于亏损状态。具体来看,仅中伟股份一家公司净利润实现增长,同比增长26.3%,其余锂电正极公司均遭遇不同程度的业绩下滑。其中,龙蟠科技、万润新能和德方纳米3家公司归母净利润亏损均超10亿元以上。
表2 2023年部分锂电正极公司业绩预告情况
03、锂电负极净业绩均出现不同程度下降
锂电负极环节,2023年锂电负极材料(中端)从2023年初的4.98万元/吨下跌至3.07万元/吨,下跌幅度38.4%。业绩表现上,5家负极公司预计归母净利润合计为22.06亿元,5家公司净利润均出现不同程度下降。不过,仅国民技术一家是亏损,其余均处于盈利状态,其中,全球负极第一的贝特瑞2023年预计归母净利润为16.5亿元,占同期5家公司总体利润的74.8%,截止目前贝特瑞负极出货量已连续十年全球第一。
表3 2023年部分锂电负极公司业绩预告情况
04、辅材行业整体利润下滑下,结构件龙头科达利实现3成增长
锂电辅材环节,13家辅材公司归母净利润为10.96亿元,同比下降50.6%,尤其是铜箔环节,降幅均超8成以上。具体来看,13家辅材公司仅锂电池结构件龙头公司科达利实现正增长,2023年科达利归母净利润实现30.9%的增长至11.8亿元,根据第三方机构统计,2022年,科达利在方形结构件的市占率约36.4%,圆柱电池结构件的市占率约9.4%。
表4 2023年部分锂电辅材业绩预告情况
05、电解液全年下跌超60%
锂电电解液环节,2023年电解液年内下跌超60%至1.93万元/吨,受此影响,8家电解液产业链公司归母净利润合计为33.63亿元,不足去年利润的3成。尽管电解液行业业绩整体下降态势明显,但仍呈现明显头部效应,业绩TOP3家锂电公司利润均超5亿元,尤其是天赐材料和新宙邦归母净利润分别高达19.1亿元和10.2亿元,二者利润占比高达87%。
表5 2023年部分锂电电解液公司业绩预告情况
06、锂电设备公司业绩涨跌不一,整体实现快速增长
锂电设备环节,2023年行业提质降本压力加大,加之行业市场竞争加剧影响,16家锂电设备公司实现归母净利润为18.8亿元,同比增长54.6%,其中,杭可科技、曼恩斯特、海目星等9家公司实现正增长,但增速普遍落后于2022年的增长水平。
表6 2023年部分锂电设备公司业绩预告情况
07、锂电池业绩两级分化,强者恒强
锂电池环节,2023年16家锂电池公司归母净利润合计为755.75亿元,占据锂电产业链整体利润的7成左右。受行业去库存影响,2023年方形三元电芯和方形铁锂电芯价格年内降幅分别为43%和48%,同期储能电池价格降幅超50%。在此影响下,锂电池公司业绩呈现冰火两重天的分化态势,龙头公司凭借强大的产品力和规模优势,实现快速增长。具体来看,16家锂电池公司中仅珠海冠宇、国轩高科、比亚迪、宁德时代、德瑞锂电、亿纬锂能6家公司实现正增长,瑞浦兰钧、孚能科技等业绩大幅亏损。以动力电池领域为例,2023年宁德时代、比亚迪、亿纬锂能、国轩高科位居国内动力电池企业装机排行榜第一、二、第四和第五,其业绩也实现了超17%以上增长。其中,排名第一、第二的宁德时代和比亚迪归母利润分别高达441亿元和300亿元,分别实现44%和80.5%的增长,其次,亿纬锂能和国轩高科归母净利润分别为41.2亿元和9.5亿元,仍然远高于其余公司。综合来看,大部分锂电池公司业绩下降甚至亏损的原因,一是,在锂电池市场价格下跌的中,公司业绩受产品降价、行业需求放缓订单减少拖累;二是,高位库存面临资产减值、下游客户应收账款减值准备影响。
表7 2023年部分锂电池公司业绩预告情况
相关文章
- 锂源科技四川园区第二期项目开工仪式隆重举行
- 2021年12月动力电池产量共计31.6GWh,全年累计219.7GWh
- “中国锂电第一城”不是宁德,也不是新余,而是它!
- 磷酸铁锂电池项目不再要求180Wh/kg!锂离子电池行业规范条件(2021年本)发布
- 总投资70亿元 欣旺达、川恒股份与贵州省瓮安县人民政府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 北交所开市:900亿 市值一哥“贝特瑞”
- 10个方面31项具体举措!《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办实事清单》正式印发
- 吉阳智能“电池制造工艺与装备院士工作站”正式挂牌
- 吉阳智能承办"数字化车间集成国家标准启动会"成功召开
- 工信部:引导锂离子电池企业减少单纯扩大产能的制造项目,锂离子电池行业规范条件(2021 年本)开始征求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