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市场观察>正文

市场观察

深圳电池狂飙!强力支撑两大万亿级产业,打造一个世界级中心

佚名2023-06-17
6月15日,比亚迪全球研发中心和储能产业园项目在龙岗区开工建设,达产后将新增储能系统产能20GWh,研发人员超1万人,项目拟投资20亿元,预计全面建成...


6月15日,比亚迪全球研发中心和储能产业园项目在龙岗区开工建设,达产后将新增储能系统产能20GWh,研发人员超1万人,项目拟投资20亿元,预计全面建成投产后年产值约200亿元。6月16日,深圳市人民政府与宁德时代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在全球双碳背景下,新能源汽车和储能已成为当前世界经济发展的两大“风口”。比亚迪项目落地,宁德时代签约,正是深圳抢抓机遇的序曲。深圳正建设数字能源先锋城市,加快打造更具全球影响力的经济中心城市和现代化国际大都市,高标准规划建设新一代世界一流汽车城,以最大力度加快打造万亿级世界一流新型储能产业中心。







先行探索 

政策密集出台抢占新赛道

在过去的十余年间,深圳通过一系列政策措施,从资金扶持到消费刺激,从科技研发到推广应用,全方位全链条为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添柴加火”,培育出一个千亿级产业。如今,深圳正进一步抢占新赛道,增加新动能。

2022年,深圳出台“20+8”产业集群政策,目标到2025年,深圳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超过1.5万亿元,成为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主引擎”。

2023年2月,深圳市发改委发布了《深圳市支持电化学储能产业加快发展的若干措施》。4月发布支持虚拟电厂加快发展的若干措施的征求意见稿。各区亦正加快政策出台,6月13日,广东深圳福田区印发《深圳市福田区支持双碳经济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鼓励在辖区开展高安全、高可靠、长寿命的储能项目建设,结合低碳超市采购额比例,对已并网投运且实际投入100万元以上的电化学储能项目按照实际放电量,给予不超过0.5元/千瓦时的支持,每个项目支持期限为3年,同一项目支持不超过200万元。

此外,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抢抓新能源汽车、新型储能产业发展风口。高标准规划建设新一代世界一流汽车城。培育壮大绿色低碳产业。打造世界一流新型储能产业中心,加快发展新型储能全产业链,推动新型储能产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5月5日,深圳市委常委会召开会议,会议强调,要加快壮大新动能新支柱。大力培育和发展新能源汽车、储能等产业,拿出最快的速度、最大的力度、最优的政策、最好的生态,抢占新赛道、制胜新赛道。

显然,深圳正以新的姿态,勾勒着下一个奇迹的雏形。

龙头集聚 

产业链完善 辐射全球

深圳发展两大世界级中心的底气,很重要的一点在于,作为新能源汽车、储能产业发展的核心技术——电池产业,深圳已形成从关键材料生产、电池装备开发、电池制造到电池回收再利用的基本自主可控的完整产业链闭环。并呈现“多核分布,东西聚集”格局。龙头企业总部主要聚集在南山、宝安、光明、坪山、大鹏新区,多以厂区为独立工业园区,其中西部片区集中在光明区、宝安区、南山区,以消费电池领域企业居多;南山区聚集较多高校及科研院所;东部片区以坪山高新区(龙头企业比亚迪、新宙邦)和大鹏区葵涌工业片区(龙头企业比亚迪、比克)为主要聚集区,包括消费电池及动力电池企业。


数据显示,2022年,深圳锂电池产业总产值约6070.53亿元,同比增长26.61%,成为同期深圳工业领域快速增长的重要增长极,其中,2022年深圳地区消费电池和动力电池产值分别约占全国72%和27%的水平,便携式储能占据全国三分之二市场份额,国内TOP15便携式储能品牌中有10家深圳企业。今年一季度,外贸“新三样”表现尤为抢眼,电动载人汽车(新能源汽车)、锂电池、太阳能电池(光伏)三者合计出口219.4亿元,增长120.6%,较全国66.9%的增速高出不少;新能源汽车产量增长127.6%,各项数据领先全国。

此外,深圳拥有国内近40多家主要电池龙头企业的总部基地,约占当前全国主要锂电上市公司数量近1/3。5月初,深圳43家上市公司(锂电营收占比超30%)陆续发布2022年年度报告,营业总收入高达7480.79亿元创历史新高,新能源材料及电池产业表现最为亮眼,比亚迪、欣旺达、格林美、贝特瑞等9家本土企业营收纷纷突破百亿元,合计6348.91亿元,同比增长71.64%。

其中,2022年,比亚迪乘用车累计销量186万辆,同比增长155.1%,登顶全球第一。深圳坪山新能源产业基地,以比亚迪为龙头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链集群惊艳全球。欣旺达是全球消费类电池龙头,近年来其动力电池及储能业务也呈现出爆发式增长的趋势,动力电池装机量已跃升全球前十。贝特瑞是正负极材料领域龙头,已连续十年负极出货量稳居全球第一。格林美是动力电池回收领域龙头企业,去年动力电池回收拆解量占国内动力电池报废总量10%以上。科达利是国内领先的电池精密结构件和汽车结构件研发及制造商。新宙邦是国内锂电材料和电子化学品领域头部企业。

这些企业相互协同,形成了良好的产业互补效应,并充分发挥链主企业头雁效应,带动相关产业链进一步聚集,今年2月,中创新航深圳研究院落户深圳福田。6月16日,深圳市人民政府与宁德时代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深圳已经形成了自己的一些独特优势,不管是在新能源汽车,还是储能领域,都能够引领整个行业的发展,会带动相关产业链的聚集,辐射带动全国产业发展,挥师挺进国际市场。

项目提速 

提供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目前深圳市有多个启动在建的重点电池产业项目,正奋力跑出项目落地“加速度”。


落户宝安石岩新能源产业园(总部经济区工业上楼项目)的欣旺达锂离子电池智能制造产业园目前已实现顺利封顶,按计划,项目于2023年5月正式投产,12月底主楼交付使用。

贝特瑞高端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产业化项目项目,总投资约50亿元,用地面积6.4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22.4万平方米,全部用于建设年产4万吨硅基负极材料生产厂房,该项目计划2023年底建成,达产后年产值70亿元以上,并对推动深圳硅基材料在高容量、高性能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应用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图片

贝特瑞项目效果图


全国首个百米装配式“摩天工厂”坪山新能源汽车产业园一期项目已竣工,作为“工业上楼”项目,投用后将真正实现“上下楼”就是“上下游”,为促进锂电高端制造转型升级提供深圳范本。

深汕比亚迪汽车工业园二期项目、比亚迪汽车工业园(深汕)项目被列入2023年省重点建设项目清单。

深圳全市首个“工业上楼”规划建设先进储能产业园,已在坪山高新区挂牌。项目总占地约11万平,总建面约51万平。

除了上述投建的项目外,深圳储备了若干重点预备项目,比亚迪全球研发中心暨先进制造业基地和深圳德兰明海分布式储能设备项目两大项目被列为2023年省重点预备项目。


图片

图片


6月15日,比亚迪全球研发中心和储能产业园项目在龙岗区开工建设。比亚迪全球研发中心集行政办公、研发、生活配套等功能于一体,致力于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和世界显示度的研发中心,项目计划投资200亿元,预计建成后将新增约6万个研发岗位。比亚迪储能产业园项目达产后将新增储能系统产能20GWh,研发人员超1万人,项目拟投资20亿元,预计全面建成投产后年产值约200亿元。

今天的优质项目就是明天高质量发展的“种子”。深圳,正奋力跑出项目落地“加速度”,为产业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新动能。

创新生态 

全方位助力“深圳梦”

深圳坚持安全发展理念,坚守安全红线。历年来,深圳已落实全市安全生产培训几十场,参训企业超5000家次,参训人员超5.3万。2022年,深圳再次发挥先行示范作用,率先将锂电行业督导工作提升为安全标准规范引领行业高质量发展,组织起草首个锂离子电池存储使用安全领域地方标准。


深圳产业创新生态优良,新能源产业创新机构数量超过70个,占全省的41.7%。先进电池材料产业集群以第三名的成绩入选国家工信部首批重点培育集群;2022年深圳因先进电池产业链供应链生态体系建设试点成功入选工信部试点城市,全国仅12个。

以人才链,护航产业链。自2020年起,深圳在完善创新人才管理机制和职称评审制度上先行先试,率先设立了“锂电池工程师”职称评定,进一步满足新技术领域专业技术人才职称评价需求,拓展人才职业发展空间。

积极响应党中央号召,推进产教融合,在市委市政府高度关注下,由深圳市电池行业协会联合职教领域排名第一、素有职教界清华美誉的深圳职业技术学院(现已正式“升级”为本科大学),以及贝特瑞、欣旺达、海目星等5家锂电产业链的领军企业合作共建深圳首个新能源领域特色产业学院-深圳锂电产业学院,该学院于今年2月正式举办揭牌仪式,目前学院已编撰首部锂电职业教育教材,《锂离子电池材料与技术》在线课程选课人数已近万人,未来将为深圳新能源汽车、储能两大产业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紧盯前沿、超前布局、夯实基础、走深走实,持续释放新动能,加快构建新格局,得益于深圳电池产业的雄厚基础,深圳新能源汽车、新型储能产业“双轮”驱动态势逐渐显现。

展望未来,深圳作为敢闯敢试的开拓者,正加速缔造新的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