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第一 31省新型储能发展指数
近日,中国能建中电工程省级新型储能发展指数在上海发布。中电工程省级新型储能发展指数是行业内第一套立足于全国各省市能源资源禀赋和发展路径差异的、内涵丰富、符合系统发展观的新型储能高质量发展指数工具,对于为国家层面提供决策参考、为各地方政府层面提供横向比对以及衡量全行业发展水平与进程具有重要意义。
2023年上半年(2023H1)中电工程省级新型储能发展指数
中电工程省级新型储能发展指数以每半年为一个计期,从国家统计局、科技部、中电联、上市公司公告等官方和公开渠道获得31个省份当期新型储能行业相关数据,采用专家评分的方法决定指数权重,由电力储能需求力、储能政策支持力、储能产业吸引力、储能创新驱动力等四个维度的指数加权,最终得到覆盖全国31个省份的半年度省级新型储能发展指数,覆盖时间自2022年起,其中2022年上半年(2022H1)为指标计算基期。
中电工程省级新型储能发展指数指标结构
2023年中电工程省级新型储能发展指数各省平均指数值为31.29,中位数指数值为29.00。随着新型储能产业在这两年内的快速发展,新型储能发展指数也呈现了快速增长的态势,3期的均值逐步提升,2023H1期相比2022H1期同比增长16.93%。3期新型储能指数前7名的第一梯队省市得益于自身雄厚的经济和独特的资源禀赋条件,保持稳定。随后的第二梯队竞争激烈,3期均有不同变化。
中电工程省级新型储能发展指数前三期均值变化图
各省市在四个维度的分指数表现互有差异,部分省市综合实力较强,部分省市资源禀赋优势明显,部分省市在缺乏天然资源禀赋的条件下,走上了产业创新的发展路径。内蒙古自治区在电力储能需求力指标上全国领先;山东省在储能政策支持力指标上排名首位,江苏、河南紧随其后,排名靠前省市差距较小,侧面反应了各省市对新型储能政策层面的重视和支持;广东省在储能产业吸引力与储能创新驱动力上独树一帜。
各省市新型储能指数如下(仅列举前10名):
相关文章
- 锂源科技四川园区第二期项目开工仪式隆重举行
- 2021年12月动力电池产量共计31.6GWh,全年累计219.7GWh
- “中国锂电第一城”不是宁德,也不是新余,而是它!
- 磷酸铁锂电池项目不再要求180Wh/kg!锂离子电池行业规范条件(2021年本)发布
- 总投资70亿元 欣旺达、川恒股份与贵州省瓮安县人民政府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 北交所开市:900亿 市值一哥“贝特瑞”
- 10个方面31项具体举措!《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办实事清单》正式印发
- 吉阳智能“电池制造工艺与装备院士工作站”正式挂牌
- 吉阳智能承办"数字化车间集成国家标准启动会"成功召开
- 工信部:引导锂离子电池企业减少单纯扩大产能的制造项目,锂离子电池行业规范条件(2021 年本)开始征求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