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欣旺达梁锐:发展固态电池是全行业共识
5月30日-5月31日,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2024年度主题大会在北京举办期间,深圳市电池行业协会常务副会长,欣旺达电子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欣旺达”)副总裁梁锐接受采访,对固态电池、动力电池行业发展以及公司未来规划的发表看法。
欣旺达创立于1997年,从消费电子起家,现已构建起3C消费类电池、动力电池、储能系统、智能硬件、创新与生态五大业务。依托强大的锂电池技术功底,欣旺达在动力电池、储能系统业务上增长明显。数据显示,2023年欣旺达的电动汽车电池装车量为10.5GWh,排名全球第十;当前,全国80%以上的混合动力电池产自欣旺达,是名副其实的锂电行业“龙头”和领军企业。
发展固态电池是全行业确定的共识
针对固态电池当前的热度,梁锐表示,固态电池这一发展方向是全行业确定的共识,因为它具备了高安全性、高能量密度等优势。但是作为企业而言,一款电池不能只讨论它的功能性,还需要考虑经济性以及能否达到商业化的要求。只有当能量密度、安全性、循环寿命、耐用性、成本都完善好了,产品才能够大规模的推广。
他还引述了欧阳明高院士在大会的发言,并表示液态电池在短时间内还并不会被完全颠覆。目前行业在液态电池上已经有非常成熟的工艺,安全性也在不断提升。在商业维度上,对于不同应用场景有不同要求的配套产品。
面对当前固态电池被“炒热”的现状,梁锐认为,新产品或业务受到追捧是好事,说明大家希望通过创新做出新的价值。但同时他不赞同炒作或盲目的跟风,包括一些初创型固态电池公司通过少量样品来虚高公司估值的做法,这是高风险的行为。在资本市场受宠后,也需要靠实际产品来证明自身的价值。
要把安全性、可靠性当作产业发展的基础
在问及行业内存在的主要挑战有哪些时,梁锐认为,当前首要的挑战就是要保持住新能源汽车和动力电池领域在全球领先的地位,因此技术创新是企业永恒的主题;其次是动力电池产品面临可靠性、安全性的考虑。他特别指出:行业不能只将高能量密度当作唯一目标,而是要把安全性、可靠性当作产业发展的基础。
同时,他还表示目前行业在出海面临着诸多挑战,包括当地产业链的构建,员工的培训,以及售后服务等一整套体系的建设;海外知识产权的风险、低碳运营等挑战依然存在,这都是企业需要考虑的。
“产能过剩论”无法苟同
对于产业出海和当前海外炒作的“产能过程论”这一话题,梁锐表示,所谓的“产能过剩论”是不能苟同的,并表示行业产能的建设都是基于规划计算的,动力电池并不是个标准化产品,都是定制的,因此不能认同“因为国内市场已经消耗不了自己产能才选择出海”这一逻辑。
同时,梁锐还表示,出海的确受到一些地缘政治的等现实的挑战,因此非常需要国家给予企业更多指导。
保持创新能力,才能够满足投资者的期待
在公司业务布局方面,梁锐介绍了欣旺达“五全”战略中的全产业链深度参与,意味着欣旺达从矿产到回收都有布局。这样布局不仅是为了保证供应链的安全和对核心资源的掌控力,同时也是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欣旺达需要保证整个链条的数据完整、准确和通畅。
梁锐还表示,必须不断地保持企业创新的能力,才能够满足投资者的期待。应该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为中心,去进行新产品的开发和业务的布局。
-
上一篇
3.16亿美元!新宙邦与海外电池公司签署锂电池电解液供货协议
5月29日,深圳市电池行业协会副会长单位,深圳新宙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新宙邦”)发布公告,公司近日收到海外某电池公司《供应商选定通知书》,公司与该客户书面协议了《NominationAgreement》,协议自2025年至2030年期间公司向该客户供应锂离子电池电解液产品。
-
下一篇
会员动态 | 锐深科技正式通过DNV官方认证
协会理事单位--深圳市锐深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锐深科技”)于2024年5月27日正式通过挪威船级社(DNV)官方认证,其自主研制的RS-D317电池系统(ESS)获得权威认可,标志着锐深科技在新能源电动船舶领域的技术实力再上新台阶。
相关文章
- 锂源科技四川园区第二期项目开工仪式隆重举行
- 2021年12月动力电池产量共计31.6GWh,全年累计219.7GWh
- “中国锂电第一城”不是宁德,也不是新余,而是它!
- 磷酸铁锂电池项目不再要求180Wh/kg!锂离子电池行业规范条件(2021年本)发布
- 总投资70亿元 欣旺达、川恒股份与贵州省瓮安县人民政府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 北交所开市:900亿 市值一哥“贝特瑞”
- 10个方面31项具体举措!《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办实事清单》正式印发
- 吉阳智能“电池制造工艺与装备院士工作站”正式挂牌
- 吉阳智能承办"数字化车间集成国家标准启动会"成功召开
- 工信部:引导锂离子电池企业减少单纯扩大产能的制造项目,锂离子电池行业规范条件(2021 年本)开始征求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