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7日,第十七届深圳国际电池技术交流会/展览会(CIBF2025)在深圳国际会展中心圆满闭幕。本届盛会以“链动全球·赋能绿色·驱动未来”为主题,展览总面积达24万平方米,吸引了来自中国、美国、日本、德国、韩国、法国等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逾3200家参展企业。为期三天的展期共迎来超过40万人次专业观众,创下行业新高,进一步巩固了CIBF作为全球规模最大、影响力最强的电池产业展会的引领地位。
作为全球电池技术发展的“风向标”,CIBF不仅是前沿成果集中发布、产业链协同创新的重要平台,更成为洞察深圳电池产业出口动能的关键窗口。数据显示,2024年深圳“新三样”产品出口总额达996.9亿元,同比增长11.5%;其中锂电池出口达651.2亿元,继续领跑全国,彰显出“深圳智造”在全球能源结构转型中的核心价值与强劲势头。
深圳智造领跑全球
本届展览覆盖动力电池、储能系统、消费电子电池、超级电容器、氢燃料电池、固态电池等多种产品门类,内容延伸至正负极材料、电解液、隔膜、电池管理系统、制造装备及回收工艺等全产业链领域。
CIBF正日益成为企业发布创新成果、布局国际市场、拓展协同合作的关键平台,深圳市电池行业协会(以下简称:协会)百余家会员企业也纷纷选择在此实现全球首秀。
贝特瑞
贝特瑞发布“全链新生”正负极材料闭环回收解决方案,通过创新技术实现从正极黑粉到无前驱体正极材料的超短流程再生,标志着全球首次无前驱体S正极材料工艺的落地,锂镍钴锰元素得以不分离再生,显著简化工艺、降低成本,并实现零废水排放。
普瑞赛思
普瑞赛思发布电池护照平台,全面对接国际及行业标准,支持电池全生命周期数据追溯与供应链透明化,助力企业出海合规发展。首日发布即为浙江欣动能源、中科海钠、安徽理士新能源颁发《电池护照指南》标准实践应用证书。
欣旺达
欣旺达重磅发布动力闪充电池4.0系列,包括全球首款1400A闪充电池“欣星驰2.0”,实现1分钟极充150km+,同时推出兼顾6C峰值倍率与800km+续航的长续航版,以及6C超充圆柱增混电池等多款产品,在超快充、长续航与低成本高安全方面形成矩阵化布局,为HEV提供高功率解决方案,三年综合成本优于燃油车。
比亚迪
比亚迪在储能领域推出全新MC Cube-T Pro BESS储能系统,搭载自研刀片电池,集成CTS超级集成技术,采用模块化分舱与簇级安全防护设计,实现电池、电气、液冷系统的物理隔离与协同联动,构建起全生命周期安全体系,广泛适配电网级及工商业应用。
星源材质
星源材质紧扣全球能源转型与多元化应用趋势,推出“大储能用隔膜方案”与“高安全动力用隔膜方案”,精准匹配长寿命、低成本储能系统与高安全、高快充动力应用的需求,亦适用于低空机器人及AI等新兴场景。
新宙邦
新宙邦全球首发超快充磷酸铁锂电池电解液、长寿命正极补锂电池电解液、长寿命钠离子电池电解液、高性能电解液添加剂SCT2584-CBS、固态电解质材料五大创新产品。全面提升能量密度、循环寿命与宽温域性能,构建全链智创解决方案,引领行业技术迭代。
华宝新能
华宝新能亮相的新一代Jackery HomePower 2000 Ultra户用家庭绿电系统,搭载磷酸铁锂电池,2kWh容量可扩展至8kWh,支持最大2800W光伏输入功率(2000W MPPT和800W微逆利旧),可向家庭电网稳定输出800W交流功率。广泛适配阳台、庭院等家庭场景,也可灵活应对户外露营与应急用电,展现全场景绿电系统优势。
海目星激光
海目星展示其WPM-S激光焊接在线检测系统,以“100%全检、自动化、实时、高精度、可追溯”为核心优势,融合数据采集、信号处理与统计分析,有效助力锂电、光伏、3C等领域高质量制造。
尚水智能
尚水智能推出具备AI交互功能的五款实验室桌面型智能装备,覆盖双螺杆挤出、包覆、砂磨、制浆及分散工艺,具备智能知识库与语言交互功能,实验参数可直接用于规模化生产,显著缩短研发到产业化周期,并支撑干法/固态技术工艺验证。
大族锂电
大族锂电首发电芯绝缘UV喷涂设备,彻底替代传统蓝膜工艺,将材料利用率提升至98%,耐温性能升至300℃,剪切力与附着力提升两倍,碳足迹减少20%,实现安全性、效率与绿色制造的多重突破,获多家头部电池企业采纳。
瑞能股份
瑞能股份展示了覆盖电芯/PACK制造、储能系统及新能源车后市场检测全产业链的10余项创新技术与产品,为行业提供高效、智能的全生命周期测试解决方案,助力全球能源产业智能化升级。
曼恩斯特
曼恩斯特以干法电极工艺为核心,通过陶瓷双螺杆纤维化技术杜绝金属异物、预成膜机构与14辊双面成膜工艺保障成膜质量、狭缝涂布结合砂磨机处理实现固态电解质均一性涂布,构建起全产线连续生产模式,为固态电池量产提供了一套更高效、安全、稳定的解决方案。
雄韬股份
雄韬股份发布全新60Ah固态电池,基于原位聚合固态电解质与电极内部电解质动态成膜技术,消除热失控风险并降低界面阻抗,兼顾安全与性能,适用于数据中心、储能电站及轨道交通等高安全需求场景。
深圳中基
深圳中基首次展出自主研发的激光飞行焊接设备,采用高速旋转定位与动态补偿算法,实现激光器占空比超80%、单激光器焊接效率达150PPM,获得业界高度评价。
清研电子
清研电子与清研纳科共同推出的“粉体成膜双面复合一体化装备”成为展会焦点。该设备在2024年首代单面复合装备基础上迭代升级,生产速度提升至50m/min,单台年产能达0.5GWh,标志着干法电极技术正式迈入小规模化量产阶段。
日本PPES首次亮相
推动中日电池产业对话
值得一提的是,由丰田与松下合资成立的日本泰星能源解决方案有限公司(Prime Planet Energy & Solutions, Inc.,简称PPES)首次参展CIBF。作为丰田在动力电池领域的核心战略平台,PPES以“安全、高能、可持续”为理念,展示其在HEV(混合动力)、PHEV(插电式混动)、BEV(纯电动)等多场景下的动力电池解决方案,彰显出日本制造业的匠心精神与对品质管理的极致追求。
展会期间,协会携手协会名誉会长单位贝特瑞、副会长单位普瑞赛思等企业代表与PPES及日本电池供应链协会开展交流会。研讨产业链协同、职业教育、电池护照机制等关键议题,进一步推动中日双方在职教出海和国际标准体系建设方面的合作。
协会助力产业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深圳不仅集聚了比亚迪、贝特瑞、欣旺达等明星企业,更在电池材料、设备、制造、加工组装及回收等关键环节构建起强大的产业集聚与创新引擎。
在产业链布局方面,深圳在电池材料、电芯模组、系统控制、集成应用等领域持续投入研发资源,吸引高端人才,构筑起从锂离子、钠离子到液流与固态电池等多元技术体系,持续保持全国领先地位。
为加快产业发展,深圳市近年来还出台多项支持政策。例如2023年发布的《支持电化学储能产业加快发展若干措施》和《电化学储能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23-2025年)》,通过“产业空间+产业基金+财政扶持”的组合政策,为电池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助力其向更广阔的应用场景延伸。
协会秘书长李小祎在接受《深圳特区报》采访时指出,当前动力电池正在步入集中退役阶段,回收与梯次利用已成为行业的核心命题。据国际能源署(IEA)预测,至2035年,全球退役电池回收规模将达到1TWh。贝特瑞提出的正负极材料闭环回收方案,正是深圳企业在推动产业绿色转型中的典型范例。
李小祎强调,为更好推动深圳“新三样”产品国际化,协会正积极搭建国际化平台,持续在行业技术、经贸往来等领域拓展深化,加力布局全球市场。
今年4月24日,深圳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联合深圳市电池行业协会带领星源材质、永泰数能、好电科技、八六三新材料等10余家企业赴马来西亚“抢订单、拓市场”,并与马来西亚国际商务促进协会共同举办新能源商业合作对接会,为深圳与马来西亚在新能源合作领域带来新契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