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企业动态>正文

企业动态

14年全球TOP1加速向新 | 协会名誉会长贺雪琴:加快新型锂电池、钠电池等产业创新

佚名2024-02-28
为深入学习贯彻广东省高质量发展大会精神,2月27日,省委统战部、省工商联在深圳市光明区召开全省民营经济领域新春第一会——广东省民营企业产业科技互...

微信图片_20240303163238.jpg

为深入学习贯彻广东省高质量发展大会精神,2月27日,省委统战部、省工商联在深圳市光明区召开全省民营经济领域新春第一会——广东省民营企业产业科技互促双强动员部署会,号召全省广大民营企业坚定信心决心,聚焦推动产业科技互促双强,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踊跃投身建设现代化的新广东。深圳市电池行业协会(以下简称“协会”)受邀出席会议,现场,深圳市政协委员、协会名誉会长、贝特瑞新材料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贝特瑞”)董事长贺雪琴发言,表示未来贝特瑞将继续加快推进向新型锂电池、钠电池、新型储能、太阳能等产业前沿材料、高端装备、新兴技术工艺等方向的创新发展,加快技术及工艺迭代更新。

民营企业是广东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石,是新质生产力、科技创新的生力军。在刚刚过去数年时间里,国内新能源产业快速发展,但随着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市场淘汰赛也显著提速。作为扎根于深圳光明区、立足在全球市场的负极材料龙头,贝特瑞(835185.BJ)正在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加快创新发展 谋篇新质生产力

市政协委员、协会名誉会长、贝特瑞董事长贺雪琴表示,贝特瑞在光明扎根发展20年,近五年研发投入累计已超过25亿元,连续14年负极材料市场占有率全球第一,为宁德时代、比亚迪等全球锂电池头部企业提供产品和解决方案成为了全球最大的锂电池负极材料科技创新型企业。

1709454829243558.jpg

连续14年负极材料市场占有率全球第一,贝特瑞是如何做到的?贺雪琴表示,“这些年,我们注重新能源技术研发,提升核心竞争力。”贝特瑞于2010年组建行业内首家新能源技术研究院,具有完善的从设计到产品孵化研发体系,已打造新能源材料领域计算与仿真、材料合成及工程化、分析测试、应用开发、产学研合作五大创新平台。截至目前,已获授权专利507项,此外主导及参与制定的26项国际和国家标准已发布实施,大力推动新能源行业高质量发展。

同时,贝特瑞善于把握机遇,提升市场占有率,抓住了国际化发展契机,顺应形势变化,打开全球视野,成为首家出海建设海外基地的电池材料企业,分别在印尼、摩洛哥落子,打造布局优势,获取更多的资源、技术和市场机会,推动企业实现跨越式发展,奠定长期增长格局;抓住了产业调整期,提升产业链整合与优化能力,扩大市场、供应链、生产和品质等方面的优势;抓住了绿色化的科技创新发展机遇,构建领先行业的产品和解决方案,打造产业群的高质量发展。贝特瑞在2022年的销售额就已突破250亿元,十年来增长了近20倍。贺雪琴表示,接下来,贝特瑞将继续立足新能源材料发展方向精耕细作,加快推进向新型锂电池、钠电池、新型储能、太阳能等产业前沿材料、高端装备、新兴技术工艺等方向的创新发展,加快技术及工艺迭代更新,更好发挥行业领军企业作用,带动产业链上下游集聚发展,推动变革升级,助力行业前行,为全省的高质量发展贡献贝特瑞力量。


建言提高产业链协同效率

随着新能源产业进入“大出海时代”,面对产业周期带来的挑战,贝特瑞也加速了海外布局。据了解,其是国内首家出海建设海外基地的电池材料企业。
早在2022年6月,贝特瑞便计划在印尼建设首个海外生产基地,于印度尼西亚投资开发建设“年产8万吨新能源锂电池负极材料一体化项目”。2023年10月,贝特瑞与印尼海洋与投资统筹部签署锂电池负极材料项目投资框架合作协议,有望获得当地进一步政策支持,加速产能布局。
2023 年12月28日晚间,贝特瑞又公布了其在摩洛哥丹吉尔科技园城建立年产5万吨锂电池正极材料制造厂的计划,预计总投资额不超过35.35亿元人民币。
“后续,公司还会继续在研发上大力投入,持续构建领先行业的产品和解决方案,打造产业群的高质量发展;在产学研合作方面,我们将继续寻求与高校、科研机构的深度合作,将科研成果更快地转化,为公司的技术创新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我们还坚持扎根在产业中,把握好产业趋势,以稳健的盈利增长为基础,致力于长期价值的创造。”贺雪琴说道。
值得一提的是,作为从广东省成长起来的行业龙头,贺雪琴认为,贝特瑞的发展也离不开地方政府的支持,其成就与当地优越的营商环境息息相关。
“广东省有便捷的交通网络和优越的营商环境为贝特瑞的物流运输和市场拓展提供了便利条件,更重要的是广东省在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众多,企业能够方便地获取原材料和配套产品,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贺雪琴说道。
展望未来,他期待政策创新领域持续发力,以提高产业链协同效率、加强培育创新科技企业,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推动产业和科技的深度融合和发展,提高整个产业链的竞争力和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