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协会动态>正文

协会动态

光明区寻觅“政产学研”深度融合 | 我会会长受邀出席“光明夜话”

佚名2024-05-27
5月23日,光明区政协在光明湖畔举办2024年第一场“光明夜话”。来自科技成果转化平台、产业园、科创企业与高校的8位嘉宾,围绕推动“政产学研”深度融合、助推科研成果产业化进行了交流分享。 光明区委书记蔡颖,光明区政协主席陈秋明,光明区委常委姚高科、李兴亮,光明区政协副主席麦耀明、席卫忠出席活动。 蔡颖表示,在研究端与产业端双向奔赴的过程中,光明区串珠成链,强化顶层设计、打造良好生态,让各种资源在此发生“化学反应”,也促进了“政产学研”的全新贯通。

微信图片_20240528194832.jpg

5月23日,光明区政协在光明湖畔举办2024年第一场“光明夜话”。来自科技成果转化平台、产业园、科创企业与高校的8位嘉宾,围绕推动“政产学研”深度融合、助推科研成果产业化进行了交流分享。

光明区委书记蔡颖,光明区政协主席陈秋明,光明区委常委姚高科、李兴亮,光明区政协副主席麦耀明、席卫忠出席活动。

蔡颖表示,在研究端与产业端双向奔赴的过程中,光明区串珠成链,强化顶层设计、打造良好生态,让各种资源在此发生“化学反应”,也促进了“政产学研”的全新贯通。

“四链”融合加速,创新动能澎湃涌动

微信图片_20240528194922.jpg

深圳市电池行业协会会长、深圳市通产丽星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寿认为,如何利用好这些创新资源,通过“政产学研”高效协同,实现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的相互牵引、闭环支撑,是光明区要重点考虑的问题。

陈寿认为,构建“四链”深度融合的开放创新生态,是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的必由之路,也是高质量发展的基本要求。

目前产业痛点除生产场地外,还面临办理许可证难、对接产业链难的问题。陈寿建议光明区一方面加大在行业所需空间规划的建设力度,吸引企业将研发、中试环节放在光明,增加对企业的粘性。另一方面考虑到大规模生产对环境资源的压力,主动谋划,协调成立飞地园区与政府审批资源,解决配套动力排污等公共服务问题,以推动产业化发展。

激活创新源头,“从 0 到 1”迈向“从1 到 N

高等院校在国家创新体系中,一直发挥着创新源头的作用,在科技成果转化链条中,是重要的成果供给方。

深圳市政协委员,深职大科技成果转化持股平台深职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王雪认为,在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高水平转移转化机构稀缺、要素协同供给不足的问题凸显。她解释,科技成果转化是一项系统性工程,涉及融资、营销、法律、保险等方面。绝大多数人员缺乏必要的项目运作经验、企业管理经验及人脉资源,导致全要素协同供给不及时、不到位,最终科研人员仅凭自身力量难以推进科技成果转化。
“科学界和产业界的语言差别很大,需要懂两边的专业人才居中沟通协调,才能切实推进科研成果向产业的转化。”王雪建议,应该鼓励和支持高校、科研机构和有能力的第三方机构在光明设立概念验证中心。
通过聘请既熟悉产业发展动态和相关企业,又熟悉高校科研机构成果产出情况的人员,通过以基金形式投入一定量的资金,协助成果度过向技术开发转化的“魔鬼河”,为项目后续的公司化运营提供更为明确的价值判断,提高成果转化的成功率。
中山大学深圳校区管委会副主任、 中山大学科学研究院横向处副处长蔡南乔同样希望,光明区加大力度投资建设或支持高校建立产学研合作平台、科技孵化器、创新创业中心等,为项目孵化、技术研发、成果转化提供物理空间和配套服务,推动平台成为连接高校、企业与市场的桥梁。
光明区政协委员,深圳理工大学筹备办主任助理、教育工作部部长杨帆建言,光明区在推动“四链”融合中,支持相关机构共同设立产学研联盟,密切政产学研资之间的联系互动,强化信息交流,努力在光明科学城打通“从 0 到 1”的原始创新、“从1 到 N”的产业创新链条,打通创新与资本对接通道,推动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

多方合作共赢,打造新能源产业一流生态

作为深圳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主阵地的核心承载区,光明区围绕全市“20+8”产业布局,集中布局了24个重大科技创新载体,为企业攻克核心技术提供关键的“科学重器”,加速推进集群高质量发展。

新能源是光明区重点发展的产业方向之一。光明区目前聚集了贝特瑞、欣旺达、智佳能、星源材质、首通新能源等一批锂电行业龙头企业,产业基础扎实,预计到2025年新能源相关产业的产值将达到2500亿元。同时,光明区正在打造平方公里级的新能源新型产业社区,与深圳资本集团、深圳能源集团合作推出新能源产业基金,为光明区打造了新能源产业一流生态,推动全市新能源产业发展。

微信图片_20240528200943.jpg

去年11月,由深圳市工业和信息化局、深圳市光明区人民政府指导,深圳市电池行业协会、北京理工大、北京大学共同主办的2023(第十七届)动力锂电池技术及产业发展国际论坛在光明区天安云谷国际会议中心成功举办。论坛邀请到了中国工程院院士陈立泉,中国工程院院士吴锋,中国科学院院士孙世刚,加拿大皇家科学院院士、加拿大工程院院士、加拿大工程研究院院士张久俊等行业产业技术专家学者,以及贝特瑞、宁德时代、欣旺达、亿纬锂能、中创新航、吉阳智能等超600位企业家代表、专家学者与会。

作为全国乃至全球动力锂电池行业规模最大、层次最高、影响力最广的高端学术盛会,该论坛已成为推动中国新能源汽车技术及产业发展的前瞻性平台,并深刻影响着中国的能源储存技术及使用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