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要闻 | 国内油气田成功提锂!欣旺达低碳产业园再下一城
会员动态
1.30亿!欣旺达最新低碳产业园落户赤峰
12月28日,内蒙古赤峰市松山区政府与深圳市欣旺达智慧能源举行签约仪式,该智能制造绿色低碳产业园总投资约30亿元、产业园占地500亩。欣旺达将通过自身优势吸引上下游相关产业落户园区,重点发展新材料、新能源及高端装备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
具体项目包括电力储能系统生产基地(锂电池PACK生产线和储能系统总装集成测试)、共享储能、数字能源研究院等,具体业务包括产业开发、绿电市场化交易、配电网及变电设施建设、碳资产管理等。
点评:2022年上半年欣旺达海外营收占比近四成多,而电池高端客户及海外市场对减碳要求较高,欧盟电池法规也日趋严苛,2024年7月1日起,进入欧洲市场的工业和电动汽车电池的制造商和供应商必须提供碳足迹声明,2026年1月1日起强制碳标签。欣旺达在扩展产能的同时,已着手南京、南昌、枣庄等低碳园区布局。
雄韬电源已完成海外锂电池组交货5929万美元
12月26日,雄韬股份披露与海外公司RELIANCE JIO INFOCOMM LIMITED的锂离子电池组采购订单进展:公司已完成交货5928.88万美元,剩余3050.58万美元,订单正在履行中。
点评:雄韬股份有铅酸、锂电及氢能三大业务,其中锂电板块,公司聚焦数据中心与基站备电领域,与龙头企业错位竞争,随着数据中心及基站建设规模的快速增长,近几年雄韬股份锂电销售额几乎每年翻一番的速度高速增长,而本次供货的RELIANCE JIO INFOCOMM LIMITED为印度最大的移动网络运营商。
投融资
3.中创新航启动A股IPO!
2022年12月29日晚,已在港交所上市的中创新航发布公告称,公司已就中国境内首次公开发售提交上市前辅导的备案登记,有关材料已于2022年12月29日递交。
点评:去年10月6日,中创新航实现在香港联交所主板上市,港股IPO共募资98.6亿港元(约合89.3亿元人民币),引入15名基石投资者,其中包括天齐锂业、盛屯矿业、大族激光、中伟股份、诺德股份、精测电子、小鹏汽车等锂电产业公司,上述基石投资者合计认购约7.36亿美元,占募资总额的43.3%。
4.负极再添上市公司 尚太科技登陆深交所
12月28日,尚太科技成功登陆深交所主板,拉开了其入局资本市场的序幕。
尚太科技成立于2008年9月,总部位于河北省石家庄市,主要从事人造石墨负极材料的自主研发生产,并围绕石墨化炉这一关键生产设备,提供负极材料石墨化工序的受托加工业务。同时从事碳素制品金刚石碳源的生产,以及其他碳素制品相关受托加工业务。
点评:2022年第三季度,公司实现营收35.36 亿元、归母净利润10.46亿元,分别同比增长148.94%和209.32%。在动力电池领域,尚太科技是近两年迅速崛起的一匹黑马。
5.智锂科技冲刺新三板
近期,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供应商江西智锂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正在申报挂牌新三板,目前已收到全国股转系统挂牌审查部第二次反馈意见。
点评:作为国内目前重要的磷酸铁锂供应商,智锂科技当前已与产业链上下游的核心企业形成了稳定良好的合作关系,主要产品赢得了时代新能源(ATL)、赣锋锂电、国轩高科、鹏辉能源、沃泰通等下游知名锂电池厂商的认可,并最终应用于动力电池、储能电池、消费类电池等领域。
6.高乐股份拟投建2GWh纳米固态电池项目
1月4日晚间,高乐股份发布公告,公司与义乌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于2022年12月31日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拟于义乌经济技术开发区投资建设2GWH纳米固态电池项目,投资总额约为20亿元。
点评:高乐股份当前主要业务包括玩具和互联网教育两大业务板块,其中玩具业务是公司主要收入来源。近年来高乐股份两大业务业务板块业绩均出现大幅下滑,导致公司盈利持续下滑,此次拟转型至电池新技术固态电池领域,后续进展值得关注。
7.三一国际涉局锂电设备
近日,港股重型机械板块上市公司三一国际发布公告,公司全资附属公司三一重型装备有限公司与三一集团签订购买协议,将以现金0.95元人民币向三一集团购买三一技术装备、长沙莱特、长沙飞凌部分股权,从而间接获得三一技术装备约95%的股权。
点评:此举标志着三一国际将收购三一集团锂电池装备资产,扩大业务版图,正式进军新能源锂电装备行业,不仅为公司再添新业绩增长点,也是三一国际落实电动化战略的重要一步。
合作签单
8.华友钴业拟向韩企供应电池材料三元前驱体产品合计17.5万吨
1月4日晚间,华友钴业发布公告,公司与浦项化学、浦华公司分别签订了三元前驱体《购买协议》。协议约定,华友钴业及其子公司拟于2023年1月份至2025年12月份期间向浦项化学供应电池材料三元前驱体产品合计约16万吨,向浦华公司供应电池材料三元前驱体产品合计约1.5万吨,此次交易方之一浦项化学是韩国LG化学、SDI和SKI三大电池企业的锂电池材料提供商之一。
点评:此次是华友钴业二度向浦项化学供应三元前驱体,此次供应量较上一次订单翻了一倍有余。而按照行业数据测算,此次华友钴业所供应的三元前驱体,足以满足约160万辆纯电动汽车动力电池需求。
9.近5.6亿Ah!中国移动磷酸铁锂电池项目启动招标
1月5日,中国移动发布公告称,启动2022年至2024年通信用磷酸铁锂电池产品第一批次集中采购。集采公告显示,本期集中采购产品为磷酸铁锂电池产品,预估采购规模约5.586亿Ah。预计本次采购需求满足期为2年。
10.狂揽成都巴莫近19亿订单 天华超净氢氧化锂加速放量
1月3日,天华超净公告,控股子公司天宜锂业在2022年9月1日-11月30日期间,累计与成都巴莫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签署的电池级氢氧化锂日常经营合同金额达18.89亿元,超2021年经审计营业收入的50%。
点评:近期,国内头部氢氧化锂厂商天华超净频获来自成都巴莫、SK On子公司爱思开及相关车企的大额订单,为产能扩建提供有力支撑。按照计划,天华超净2023年3月电池级氢氧化锂产能将达到11万吨/年,2025年前将建成16万吨氢氧化锂产能。
开工投产
11.投资100亿!比亚迪徐州动力电池生产基地奠基
1月4日上午,比亚迪江苏徐州动力电池生产基地奠基仪式已经在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举行。据了解,该动力电池生产基地总投资100亿元,主要从事动力电池电芯、储能及动力电池梯次利用等产品生产,达产后,预计实现年产动力电池15GWh。其中,一期用地约706亩,包括洁净、组装、配料、无尘、恒温、干燥等车间,建设刀片电池生产线,计划2023年12月底全面建成投产。
点评:近年来,比亚迪已经陆续成立了6大弗迪系电池公司,包括重庆弗迪电池研究院、无为弗迪、盐城弗迪、济南弗迪、绍兴弗迪、滁州弗迪。截至目前,比亚迪在全国将拥有9家电池生产基地,预计产能达到91GWh。
12.江苏凯金20万吨负极材料二期项目开工
1月1日,江苏凯金20万吨负极材料二期项目开工。据悉,该项目总投资60亿元,计划建设年产20万吨锂电池负极材料一体化生产基地以及研发、试验中心。该工程分两期建设,一期工程投资30亿元,主要建设研磨、表面改性、低温碳化和中央仓储基地,于2022年2月28日开工;二期工程投资30亿元,主要为物料高温碳化和超高温石墨化加工项目。
点评:江苏凯金母公司为广东凯金新能源,其现有产品以人造石墨为主,兼有少量复合石墨产品,服务于宁德时代、力神电池、国轩高科、孚能科技等国内客户,以及日本LEJ,韩国Kokam等海外客户。
13.瑞泰新材:4万吨/年锂电池电解液等3大项目已完工并投入使用
1月3日,瑞泰新材在投资者互动平台表示,波兰华荣新建Prusice年产4万吨/年锂离子动力电池电解液项目、宁德华荣年产8万吨新材料项目、华荣化工新建实验楼和现有环保设施提升项目均已完工并投入使用;经相关审议程序,华荣化工智能化改造项目已终止,相关资金投向张家港超威新能年产4,000吨锂电池/超级电容器电解质新材料及5737.9吨化学原料(副产品)项目。
点评:瑞泰新材锂电池电解液出货量最近3年皆位列国内和全球前三。
14.中国第二大镍钴矿产出首批镍钴精矿粉
来自“黄河水电”的消息显示,2022年12月31日,夏日哈木镍钴矿产出第一批镍钴精矿粉,试车成功!夏日哈木镍钴矿采选项目由国家电投集团黄河上游水电开发有限责任公司负责开发,项目总投资约50亿元,设计年产561万吨矿石,配套建设年处理量561万吨、年产镍钴精矿30万吨的选矿厂,目前选矿系统工程等主要工程基本建设完成,项目正式进入试生产阶段。
点评:夏日哈木镍钴矿位于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格尔木市管辖区,地处柴达木盆地南缘,是全球近二十年来发现的最大的硫化镍钴矿床,全国排名第二,目前露天首采区已探明镍金属资源量118万吨,资源潜在经济价值巨大。
技术突破
15.预计年产50吨碳酸锂!一油气田成功提锂
1月3日,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公司发布消息,该公司龙王庙组气藏气田水近日产出首批成品碳酸锂,标志着国内首套气田水提锂500方/天中试装置成功投运,预计碳酸锂年产规模50吨。据悉,这一中试装置打通了气田水预处理和提锂全套工艺流程,实现气田水复杂杂质及多元素共存体系下的低浓度锂资源绿色分离、富集和提取。
点评:该项目采用的技术路线和工艺装置具有锂吸附容量高、绿色环保、高效稳定等显著优势,可实现高含硫、高含盐、低含锂气田水提锂,是我国气田水提锂资源化利用方面首个规模化应用实践,而我国油气田水中锂资源具有来源广、储量大等优点,未来油气田提锂前景广阔。
16.蜂巢能源无钴电池配套高端车型机甲龙 加速市场应用步伐
据工信部近日发布的《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推荐车型目录》(2022年第11批)显示,长城汽车高端品牌沙龙旗下的首款车型——机甲龙搭载了蜂巢能源无钴电池。本次配套机甲龙的蜂巢能源无钴电池系统能量密度为168Wh/kg,电池容量为107.92KWh,CLTC续航802km;支持800V+480KW高压快充技术,充电10分钟可行驶400km。
点评:蜂巢能源无钴电池目前已经在国内一线车企的重磅车型上开启配套,预计后期将持续上量,助力蜂巢能源装机量进一步提升。
海外科技前沿
17.塔尔加集团开发Talnode-Si硅负极材料 约为纯石墨负极能量容量的5倍
据外媒报道,电池负极和材料公司塔尔加集团(Talga Group)报告,最近,一家全球一级电动汽车制造商对未混合的Talnode-Si材料进行测试,结果表明其能量容量是纯石墨商用负极的5倍(1,800mAh/g vs 360mAh/g)。在电池加工和内部开发工厂制造的锂离子电池电芯中含有9%的Talnode-Si,可将电池的能量含量提高约40%。
点评:Talnode-Si是一种由石墨、石墨烯和约50%硅组成的复合材料。其设计旨在与现有商用石墨负极材料混合,以提高电池的能量容量。此次全球电动汽车制造商进行的认证和试点试验,证实了Talnode-Si在商用电池制造条件下的性能。
18.伯明翰大学从废旧锂离子电池中直接回收铝和铜集流器
据外媒报道,伯明翰大学的研究人员通过简单的化学处理,从商用废弃锂离子电池中回收铝和铜集流器,并分别将其成功地用于LiNi0.6Mn0.2Co0.2O2正极和石墨负极。
点评:在锂离子电池中,铝和铜集流器是重要部件,约占总重量的15%以上。直接回收集流器,可有效减少电池废弃物,提供铝和铜的可再生替代资源。但目前该回收技术还需要解决回收材料重新应用锂电池后的界面粘附力与接触电导率之间的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