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化学储能产业专利导航 | 隔膜涂层组合物、核壳结构负极材料、粘合剂、圆柱形电池壳体
专利情报第18期
01 隔膜涂层组合物-宁德时代
02 核壳结构负极材料-宁德时代
03 粘合剂-SK
04 圆柱形电池壳体-三星
01、宁德时代-CN116333554A-用于隔离膜的涂层组合物、复合隔离膜、电池单体、电池和用电设备
申请日:2023-05-29
公开(公告)日:2023-06-27
技术问题:电池单体具有工作性能可靠,以及无污染、无记忆效应等优点,因而被广泛应用。例如,随着环境保护问题日益受到重视,新能源汽车日益普及,动力型电池单体的需求将呈现爆发式增长。随着电池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对电池安全性的要求越来越高。但是,电池单体中隔离膜的耐热性较差,导致安全性变差,需要对隔离膜的耐热性进行改善。
技术手段:一种用于隔离膜的涂层组合物,包括:多孔酚醛树脂微球和粘结剂,其中,所述粘结剂和所述多孔酚醛树脂微球的质量比为1:1至1:20。
原理:通过使用该涂层组合物可在基膜表面制备涂层以得到复合隔离膜,该涂层中主要以多孔酚醛树脂微球作为骨架,其具有良好的耐热性能,能够有效降低基膜的热收缩率,从而用于电池中可以防止电池在高温条件下隔离膜收缩导致的正负极接触引起的短路,提高电池单体的安全性。另外,其特殊的多孔结构,相较于一般涂层,对基膜的透气性无显著影响,由此得到的复合隔离膜具有良好的离子电导率,从而使电池单体在具有良好安全性的同时,具有较高的容量保持率。
实施例1:(1)复合隔离膜的制备:采用市售的厚度为7µm、平均孔径为80nm的PE聚合物微孔薄膜(来自卓高电子科技公司)作为基材。将聚丙烯酸粘结剂和多孔酚醛树脂微球按照质量比为1:10,共计150g,加入850g去离子水,搅拌混合均匀,得到浆料。将浆料涂布在基材上,经过烘箱进行干燥,粘结剂和多孔酚醛树脂微球在基材上的涂布密度为2g/m2,然后收卷,最后得到复合隔离膜。
(2)正极极片的制备:将聚偏二氟乙烯(PVDF)、磷酸铁锂(LFP)、导电剂碳黑、N-甲基吡咯烷酮(NMP)按质量比为1.2:58.38:0.42:40,充分搅拌混合均匀后制备成正极浆料。将该正极浆料以200g/m2的负载量均匀涂覆在正极集流体铝箔上,之后经过烘干、冷压、分切,得到正极极片。
技术效果:本申请通过提供一种涂层组合物,该涂层组合物可在基膜表面制备涂层以得到复合隔离膜,该复合隔离膜具有良好的耐热性和透气性,由此可得到具有良好安全性和较高容量保持率的电池单体。
02、宁德时代-CN116364877A-负极活性材料及二次电池
申请日:2019-07-29
公开(公告)日:2023-06-30
技术问题:锡基材料及硅基材料的克容量均高于碳材料,因而受到重视。尤其是硅基材料具有很高的理论克容量,为石墨的数倍。但是锡基材料及硅基材料的主要问题是存在严重的体积效应,充电过程中会产生巨大的体积膨胀,由此在充放电过程中,负极活性材料极易发生破碎粉化,表面难以形成稳定的SEI膜,从而导致电池的容量衰减太快,循环性能很差。
技术手段:一种负极活性材料,所述负极活性材料包括核结构以及包覆于所述核结构至少一部分外表面的聚合物改性包覆层,所述核结构包括硅基材料及锡基材料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负极活性材料在红外光谱分析中,在波数1450cm-1~1690cm-1位置处具有红外吸收峰,且所述红外吸收峰的透过率T满足80%≤T≤99%,可选地,85%≤T≤98.5%。
实施例1:负极活性材料的制备:将氧化亚硅(SiO)的块体进行粉碎处理,得到具有一定粒径分布的核结构。
将1g聚丙烯腈(PAN)分散到1000mL二甲基甲酰胺(DMF)溶剂中,搅拌至聚丙烯腈完全溶解,得到溶液。向溶液中加入100g核结构,搅拌至混合均匀,得到混合浆料。
将混合浆料转移到喷雾干燥机中,通入氩气,在190℃下进行喷雾干燥,得到固体粉料。
技术效果:本申请提供的负极活性材料,在包含硅基材料和/或锡基材料的核结构至少一部分外表面包覆有聚合物改性包覆层,且包覆层后的负极活性材料满足特定的条件,更能适应硅基材料、锡基材料在电池充放电过程中的膨胀和收缩,保证在负极活性材料表面形成更稳定的SEI膜,从而避免SEI膜不断破碎以及修复而消耗大量的活性离子;另外还能保证在电池充放电过程中SEI膜能始终隔绝负极活性材料与电解液的直接接触,减少负极活性材料表面副反应的发生并减少电解液侵蚀对负极活性材料表面结构的破坏,从而使得二次电池的首次库伦效率及循环性能均得到大幅度提高。
03、SK-CN116314781A-二次电池用粘合剂、包含该粘合剂的二次电池用负极及包括该负极的锂二次电池
申请日:2022-11-30
公开(公告)日:2023-06-23
技术问题:需要开发锂二次电池的隔板即使其包括具有纳米尺度的平均颗粒直径的无机颗粒也示出改善的无机颗粒的可分散性并且可防止无机颗粒的分离。
技术手段:需要开发一种新型负极活性物质用粘合剂,所述粘合剂抑制随着进行充放电而发生的电极的体积变化,并保持充分的粘合力以防止活性物质的剥离或脱落引起的电池性能的降低,而且不会发生劣化。





实施例1:<共聚物和粘合剂组合物的制备>:在氮气气氛的圆底烧瓶中加入90g的水、0.8g的十二烷基苯磺酸钠、0.1g的碳酸氢钠并进行搅拌,然后在65℃下加入在2g的水中溶解0.04g的过硫酸钾的水溶液,紧接着将30.0g的乙酸乙烯酯、8.6g的丙烯酸甲酯和1.0g的正丁基乙烯基醚加入3小时,在65℃下进一步搅拌2小时并终止聚合反应。在所述聚合液中加入450g的饱和氯化钠水溶液以使共聚物凝聚,然后进行过滤和干燥,从而获得38g的乙酸乙烯酯/丙烯酸甲酯/正丁基乙烯基醚共聚物。将获得的共聚物溶解在四氢呋喃中,然后用过滤器进行过滤,通过分子量测量装置(GPC,RI检测器)测得的重均分子量为772kDa。
技术效果:本发明可以提供一种具有提高的机械特性和粘合特性的二次电池用粘合剂、包含该粘合剂的二次电池用负极浆料组合物、利用该负极浆料组合物制备的负极及包括所述负极的二次电池。
04、三星-CN116325308A-圆柱形二次电池
技术问题:圆柱形二次电池包括圆柱形电极组件、容纳电极组件和电解质的圆柱形罐以及结合到罐的上开口以密封罐并允许在电极组件中产生的电流流到外部装置的盖组件。
技术手段:圆柱形二次电池包括:圆柱形罐;电极组件,容纳在圆柱形罐中;以及盖组件,被构造为覆盖圆柱形罐以密封电极组件,其中,盖组件包括上盖、在上盖下方的下盖以及在上盖与下盖之间的安全排气孔,其中,安全排气孔与下盖之间的相互接触比可以在60%至100%的范围内。
安全排气孔可以包括:排气孔接触部,与上盖接触;排气孔倾斜部,从排气孔接触部向下倾斜;排气孔底部,从排气孔倾斜部平行延伸;以及排气孔凸起,从排气孔底部凸出以与下盖接触。
排气孔凸起的直径可以为排气孔底部的直径的60%至100%。
下盖可以包括穿过下盖的下盖通孔,并且排气孔凸起可以覆盖下盖通孔的一部分。
排气孔凸起可以焊接到下盖。排气孔底部还可以包括形成在其面对排气孔凸起的顶表面中的线形的排气孔凹槽。
下盖还可以包括形成在其底表面中的平坦的下盖凹槽部,并且排气孔凸起的直径可以大于平坦的下盖凹槽部的直径。
技术效果:本发明的实施例可以提供能够防止在制造工艺期间或在使用期间组件变形的圆柱形二次电池。安全排气孔与下盖之间的互连面积是安全排气孔的底部的面积的近似40%至近似100%,以防止在制造工艺期间或在使用期间诸如盖组件的组件的变形,从而提供其中密封性能不劣化并且其整体高度不改变的二次电池。
相关文章
- 系列报告 | 电化学储能产业专利导航系列第14期:锂离子电池专利导航—中国专利态势分析
- 电化学储能产业专利导航 | 电池盖板、氧化物固态电解质、核壳结构正极材料、硅石墨混合负极材料
- 电化学储能产业专利导航 | 电池封装材料、电极组件、负极活性物质、离子液体
- 电化学储能产业专利导航 | 硫化物全固体电池、负极集电器、含氟氧的锂复合氧化物、含有机填料的层叠隔膜
- 电化学储能产业专利导航 | 电极单元堆叠结构、圆筒形电池、汇流条结构、核壳结构正极材料
- 电化学储能产业专利导航 | 全固体电池电极层、包含复合层和锂金属层负极、含板状无机粘合剂隔膜、核壳结构电解液添加剂
- 系列报告 | 电化学储能产业专利导航系列第1期:电化学储能产业概述
- 系列报告 | 电化学储能产业专利导航系列第2期:中国电化学储能发展现状
- 电化学储能产业专利导航 | 三种材料混合正极电极、硅基负极材料、全固态电池分散剂、固态电解质膜
- 系列报告 | 电化学储能产业专利导航系列第5期:电池管理系统专利导航—中国专利申请趋势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