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技术应用>正文

技术应用

系列报告 | 电化学储能产业专利导航系列第4期:电化学储能产业之政策环境、金融环境

佚名2024-03-13
第四期 电化学储能产业发展现状——政策环境、金融环境

报告简介

电化学储能产业专利导航分析报告是深圳市电池行业协会联合深圳市恒程创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共同开展的电化学储能产业专利导航项目的研究成果,报告围绕锂离子电池、钠离子电池、液流电池、铅炭电池等领域,电池管理技术、能量管理技术、热管理技术等技术,结合专利、论文、政策、市场,全面解析全球、中国及深圳的电化学储能产业现状与趋势、专利申请态势及技术发展趋势等,为深圳建设世界一流新型储能产业中心提供导航建议。

第四期

电化学储能产业发展现状——政策环境、金融环境

01、中国政策环境

我国储能产业起步较晚,“八五”计划(1991-1995年)至“十二五”计划(2011-2015年)时期,国家层面只是强调要推进新能源产业的发展;从“十三五”规划至“十四五”规划期间,则提出了“储能”这个概念,“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实现碳达峰目标的关键期和窗口期,也是新型储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储能在未来我国能源体系建设中的关键地位越发突显。

2017年是储能发展史上里程碑式的一年。2017年9月,发改委、财政部、科技部、工信部和能源局联合印发《关于促进储能技术与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这是我国储能行业第一个指导性政策。意见提出未来10年中国储能产业发展目标,以及推进储能技术装备研发示范、推进储能提升可再生能源利用水平应用示范等五大重点任务,从技术创新、应用示范、市场发展、行业管理等方面对我国储能产业发展进行了明确部署。

2021年,是中国储能规模化发展元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在《关于加快推动新型储能发展的指导意见》中提出,到2025年,实现新型储能从商业化初期向规模化发展转变。新型储能技术创新能力显著提高,核心技术装备自主可控水平大幅提升,在高安全、低成本、高可靠、长寿命等方面取得长足进步,标准体系基本完善,产业体系日趋完备,市场环境和商业模式基本成熟,装机规模达3000万千瓦以上,到2030年,实现新型储能全面市场化发展。

2022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印发的《“十四五”新型储能发展实施方案》,进一步明确发展目标和细化重点任务,到2025年,新型储能由商业化初期步入规模化发展阶段,具备大规模商业化应用条件。其中,电化学储能技术性能进一步提升,系统成本降低30%以上,到2030年,新型储能全面市场化发展。并从推动多元化技术开发、突破全过程安全技术、创新智慧调控技术三个层面部署集中技术攻关的重点方向,其中在技术多元化开发方面,包括开展钠离子电池、新型锂离子电池、铅碳电池、液流电池、压缩空气、氢(氨)储能、热(冷)储能等关键核心技术、装备和集成优化设计研究,集中攻关超导、超级电容等储能技术,研发储备液态金属电池、固态锂离子电池、金属空气电池等新一代高能量密度储能技术。

2023年,储能赛道进入高速发展期。从政策层面来看,2023年1-6月,国家和地方各省市自治区一共出台了325项储能产业相关政策。其中,国家政策35项;地方政策290项,涉及电价与市场交易、储能补贴、“十四五”规划、新能源配储及建设规划等各方面。下表为电化学储能重点国家政策梳理列表。

表1 2021-2023年电化学储能重点国家政策梳理

微信图片_20240313145555.png

02、广东省政策环境

2023年3月,省人民政府印发《广东省推动新型储能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明确提出广东省新型储能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发展目标,到2025年,全省新型储能产业营业收入达到6000亿元,年均增长50%以上,装机规模达到300万千瓦。到2027年,全省新型储能产业营业收入达到1万亿元,装机规模达到400万千瓦。

《指导意见》中提出,加大关键技术研发力度,优化储能业区域布局。攻关锂离子电池技术、钠离子电池技术、突破全过程安全技术等新型储能关键技术。优化锂离子电池池产业区域布局,以广州、深圳、惠州、东莞为重点建设珠江口东岸储能电池产业集聚区,以肇庆、江门、珠海、中山为重点建设珠江口西岸储能电池产业集聚区;以佛山、韶关、江门、清远为重点建设正极材料集聚区;以深圳、惠州、东莞、湛江为重点建设锂离子电池硅碳负极材料集聚区;以珠海、佛山、肇庆、东莞为重点建设锂离子电池隔膜生产制造基地;以惠州、珠海为重点建设电解液专业园区;以梅州、韶关、惠州为重点建设铜箔、铝箔、聚偏二氟乙烯膜等辅助材料集聚区;以广州、深圳、惠州、东莞、肇庆为重点建设储能控制产品及系统集成、先进装备制造集聚区;以珠三角为核心,韶关、汕头及深汕特别合作区为支点建设电池回收利用产业集聚区。加速布局钠离子电池领域,推动金属层状氧化物等正极材料、硬碳负极材料、钠盐电解液及铝箔集流体等核心材料及电芯中试化生产,推进适应钠盐电池体系的先进工艺和制造设备研制和应用。支持钠离子电池在储能、电动两轮车、微型电动车、5G基站等领域示范应用,在韶关数据中心集群推动钠离子电池储能项目合作。

在人才政策方面,加强新型储能产业人才开发路线图研究,省相关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将新型储能产业列入重点支持方向,加快从全球靶向引进高端领军人才、创新团队和管理团队,加大储能领域战略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培育力度。强化储能技术、储能材料、储能管理等学科专业建设,支持省内有关高校围绕产业需求新增储能技术相关博士点3—5个,硕士点7—10个,扩大相关学科专业本硕博培养规模。开展新型储能产教融合试点,加强省级储能技术产教融合校外实践基地建设。落实国家有关税收优惠政策,鼓励各市在户籍、住房保障、医疗保障、子女就学、创新创业等方面对新型储能产业人才给予优先支持。

加大财政金融支持。设立广东省新型储能产业天使投资基金,重点投向种子期、初创期、成长期科技型企业,建立早、中期创投和重大产业项目让利机制。用好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制造业中长期贷款等,支持新型储能项目建设。加快广州期货交易所电力和碳排放权期货品种研究和上市。探索推动金融机构建立储能设备厂商白名单及分级制度,推广优质安全产品。鼓励发展供应链金融,推动融资租赁支持储能项目设备采购。引导保险机构设立新型储能专属保险,开发产品质量责任险、产品质量保证险等险种。

布局新型储能产业,加快新型储能关键技术研发是近年来广东省的重点工作之一。2023年广东省《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广东将继续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加快储能电池项目落地建设,大力发展新型储能产业,探索储能融合发展新场景,加快推进粤港澳大湾区碳市场建设。

03、深圳市政策环境

2022年发布的《深圳市培育发展新能源产业集群行动计划(2022-2025年)》将新型储能发展列入重点工程之一。

2023年深圳市发改委发布了《《深圳市支持电化学储能产业加快发展若干措施》《深圳市推动电化学储能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23-2025年)》,提出建设万亿级“世界一流新型储能产业中心”,打造储能总部研发中心、新型储能高端制造中心、多场景示范验证中心、全球储能优质产品及方案供给中心。

《深圳市支持电化学储能产业加快发展的若干措施》中提出,将重点支持面向先进电化学储能技术路线的原材料、元器件、工艺装备、电芯模组、电池管理系统、建设运营、市场服务、电池回收与综合利用等重点领域链条,对产业生态、产业创新能力、商业模式等五个领域提出20条鼓励措施。为提升链主辐射能力,对供应链企业的经营性贷款利息按不超过30%,给予最高300万元贴息。为强化龙头企业招引,对符合条件的储能电池国际总部、区域总部企业,可给予落地奖励1000万元,重点引进的特别重大企业,可在与市政府签订合作协议时另行约定。对具有特别贡献的总部企业,按照上一年度形成本市地方财力超过前两年度最高值的部分再乘以30%计算,原则上最高不超过2000万元。为突破关键核心技术,针对钠离子电池、镁离子电池、全固态锂离子电池池等前沿重点领域开展关键技术攻关,单个项目予以最高 1000万元支持,并鼓励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合作开展研发储备前沿储能技术,单个项目支持力度不超过300万元。为布局建设创新载体,面向高安全、低成本、长寿命储能电池发展需求布局建设一批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产业创新中心、制造业创新中心,按最高不超过1000万元予以资助,对获批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等国家级创新载体的给予最高不超过3000万元的支持。为强化标准制定保障,支持企业主导参与钠离子电池、电池回收利用、储能碳标识认证、储能电池安全包装等领域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的制定、修订项目,按项目级别分别给予不超过100万元、50万元、30万元和20万元的资助。为加快积累知识产权,对符合条件的欧、美、日、韩等国家地区储能发明专利授权分别给予每项1.7万元、0.45万元、0.17万元和0.11万元资助。

2023年5月深圳市福田区发展和改革局发布《深圳市福田区支持双碳经济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对新落户世界500强新能源企业总部,按条件给予一般不超过1亿元的落户支持。对新落户其他新能源企业(机构),按条件给予落户支持,一般不超过5000万元。储能项目支持,对已并网投运且实际投入100万元以上的电化学储能项目按照实际放电量,给予不超过0.5元/千瓦时的支持,每个项目支持期限为3年,同一项目支持不超过200万元。

《深圳市光明区关于支持新型储能产业加快发展的若干措施》中提出,对光明区内生产活动的新型储能领域企业,根据产值最高给予2000万元资助。鼓励光明区内具有条件的工商业园区布局光储一体化、光伏建筑一体化项目,并且支持灵活配建新型储能电站,对符合条件的示范园区按实际投资的20%,最高1000万元资助。支持在大科学装置区等高耗能、对电能质量要求高的重点电力保障区域合理布局新型储能项目。对符合条件的项目按实际投资的20%,单个项目最高1000万元资助。改造接入虚拟电厂的本地新型储能项目,按改造实际投资的20%,给予项目最高50万元资助及连续三年响应收益的10%给予资助,单个项目每年给予最高10万元资助,单家企业每年给予最高100万元资助,对改造接入虚拟电厂且不属于资源聚合商的本地新型储能项目参照本条标准进行响应收益资助。

04、金融环境

近年来电化学储能成为资本市场新热点,据赛迪智库公开数据显示,2022年新型储能行全年融资交易249笔,融资规模为494亿元,融资金额是2019年的 16倍,2022年新型储能行业A轮和B轮融资金额325亿元。据CNESA公开数据显示,2023年的新型储能行业融资总额达到534亿元(仅统计披露具体金额的融资事件,不含上游材料端融资时间),涉及领域包括钠离子电池、液流电池、PCS、便携式/户储系统、储能安全、电池回收、智能制造、虚拟电厂、Al数字化等。

从储能产业链细分赛道的投融资情况来看,2023年储能领域的投资风向发生了明显的变化,由于储能终端的需求增长速度远远赶不上电芯产能的增长速度,电芯产能出现明显过剩,电芯领域的投融资规模相比于2022年明显减弱。BMS在内的关键系统部件以及储能系统集成收到了资本的青睐,成为资本追逐的热点,据不完全统计,2023年储能一级市场近百起融资案例涉及66家企业,主业为储能系统集成的企业数量最多,为26家,占比约为40%,其中典型的融资代表事件有2023年5月奇点能源完成的7亿元B轮融资,7月大秦数能完成的累计金额数十亿元的B轮及C轮融资,精控能源3亿元D轮融资。

从储能系统的应用场景来看,工商业储能成为了2023年储能领域最火的细分赛道,也是融资的热点,据高工产研(GGII)预计,2023年全年工商业储能出货量将达8GWh,同比增长300%。据不完全统计,年内包括乐创能源、国瑞协创、天合储能、中能锂电、弘正储能等工商业储能企业拿到超亿元融资;星光微网、亿兰科也分别拿到近亿元、数千万元融资。此外,硅碳负极材料、液流电池、钠离子电池、固态电池等新型储能技术领域2023年备受资本追捧,投融资热度高涨。

从投资方来看,2023年,电化学储能赛道投资活跃度最高的是峰和资本,其参与7家储能相关公司的投融资,其中较为瞩目的是参与海辰储能45亿元C轮融资;峰和资本还出手投资了奇点能源、京清数电、和储能源、欣视界、容钠新能源等企业,涉及储能变流器、固态电池、钠电池材料、工商业储能系统等多个环节。此外,2023年,电化学储能赛道投资活跃度较高的还有高瓴创投、朝希资本、同创伟业、中金资本,上述机构出手均超过4次,包括海辰储能、奇点能源、欣视界科技等项目获得多个资本同时加持。

表2 2023年电化学储能赛道活跃投资机构

微信图片_20240314095331.png

电化学储能产业专利导航项目简介 

随着我国碳达峰、碳中和目标逐步推进落实,光伏、风电等新能源在能源结构中的占比不断提高,电力系统对灵活性资源的需求愈发迫切,储能作为提升系统灵活性的重要选择,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期。根据不同的储能技术,储能主要分为机械储能、电化学储能、热储能、化学储能、电磁储能等,其中,电化学储能凭借其受自然环境影响小、建设周期较短、安装便捷、使用灵活等优势,受到市场普遍关注,成为未来主流的储能技术发展方向。

在此背景下,深圳市电池行业协会联合深圳市恒程创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打造电化学储能产业专利导航,建立专利信息分析与产业运行决策深度融合、专利创造与产业创新能力高度匹配、专利布局对产业竞争地位保障有力、专利价值实现对产业运行效益支撑有效的工作机制,助力深圳建设世界一流新型储能产业中心。